第132节(1 / 2)

回到明初搞慈善 蜀七 2543 字 2个月前

蒋光想把自己的粮送出去,林渊这边倒是收到了不少人送来的粮食,这些粮食会先抽样给畜生吃,若是畜生没事,自然就留下来充当军粮,若是畜生有事,那送来的人也会倒霉。

这些能在乱世手握大量粮草的都是富商,难以假冒,所以每批粮食是谁送来的,都有明确的记录,包括姓名和特征,以及年纪。

林渊扫了一眼,就在名单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——沈富。

他少年时看过关于沈万三的电视剧,知道沈万三的本名就叫沈富,子仲荣。

万三只是社会对他的一种尊称。

此时的沈富虽然是富商,但算不上巨富,也做不到富可敌国。

林渊又看了看下头梁事官的批语,大意是沈富送来的粮食有粗有细,粗粮分量十足,细粮则全是新粮,总结一下就是这人十分大方,质量也很好。

于是林渊叫人把沈富带到了自己面前,他也想知道历史上最出名的首富长得什么样子,是肥头大耳,还是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?

结果人一带上来,林渊就傻眼了。

这是一个老人,他保养的极好,穿着绫罗绸缎,但这些都掩饰不住他的老态,他看起来慈祥又温和,人虽然老了,但腰却打得很直,他看见林渊便跪下行礼,林渊发了几秒呆才叫他起来。

“老丈如今多大岁数了?”林渊觉得奇怪,他这样看着都快七十了,如果按照他所知的历史线索,那沈万三被流放的时候都该有一百多岁了,朱元璋会流放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?不符合社会传统底线啊,毕竟从古至今,“尊老”这个传统一直都在。

沈富的声音很苍老,还有一些沙哑,他看上去已经是个迟暮的老人,有岁月赠与他的宽和,他说:“草民去岁才办了六十大寿。”

六十岁,已经算是长寿了,不管在哪儿都该被请为上宾。

林渊站起来,笑道:“老丈坐吧。”

关于沈富被朱元璋流放,到底是民间传说还是史书记载?林渊确定自己知道的应该是正史,史书上有记载,所朱元璋流放了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?

沈富面对林渊也不慌忙,他先是说了自己的来意:“为南菩萨分忧。”

然后又抛出自己的儿子:“草民有一子,名荣,虽无才,却也老实肯干,一应活计不嫌辛苦。”

最后表明立场:“但为南菩萨鞍前马后,略尽绵力。”

林渊冲他笑道:“老丈的心意渊明白,老丈既来了,也不必急着走,先在此处住下,汝宁距苏州路途遥远,车马劳顿,不知老丈那儿子可跟着来了?”

沈富留着花白胡子,他也冲林渊笑:“自然来了,我那儿子是个天生的傻人,只知道听话做事,从没有自己的主意,我若留他一人在家,怕是要惹出不少麻烦。”

此时的沈富还不是苏州首富,只能算是三巨头之一。

他现在就是在给自己找一颗遮风挡雨的大树,挣下更多的财富。

“既如此,明日便见一见。”林渊问道,“老丈觉得如何?”

沈富低下头,恭敬地行礼:“全听南菩萨吩咐。”

等下人领了沈富走,林渊才翻开名单继续看,示好的人不少,但是大多数给的粮食其实不算多,只是粮食都不是陈粮,足以见他们对林渊的重视,但这重视还到不了倾尽全力的地步。

与他们相比,沈富确实是大手笔,沈富与那些人不同,他对自己是有自信的,他相信自己的眼光,也相信自己的选择。

所以他带来了能拿出手的所有粮食,也带来了自己的儿子,只留下了自己的心腹和孙子在家。

林渊正想说什么,却见陈柏松一脸喜意,这股喜意实在是太过明显,叫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心情。

林渊好心情的打趣他:“这么?这是捡着钱了?”

陈柏松抿着唇,眉梢却上挑,他笑道:“前些日子才说军粮告紧,李从戎那厮找我借粮,借了又不还,我派人去找他要,他总说果断时日就还,我这边也告紧了,这回倒是解了燃眉之急。”

林渊想起李从戎军营对粮食的消耗,也有些头大。

李从戎是个没成算的,军师也拗不过他,有粮就跟着兵一起大吃大喝,没粮就一起挨饿。

几个将军就没有没被他借过粮的。

林渊:“下回别给他借,你告诉他,若是做不好,就让他回来给我当个磨墨小厮,我不嫌弃。”

这人就是欠揍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 关于沈万三是否被流放,说法不一。

清朝编纂的《明史》表示沈万三是被朱元璋在洪武年间流放的。

但是乾隆年间编纂的《吴江县志》里这么写道,“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,二子茂、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”。张士诚的军队占领吴会的时间是1356年,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。这么一看,沈万三是很早就去世的。

也就是说,沈万三也有可能一直都是元朝人,生于元朝,死于元朝。

还有从沈万三的儿子的年纪推算沈万三的年纪。

然后证明朱元璋不可能流放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(认为是清朝编纂的《明史》刻意抹黑朱元璋)

总之是有很多争论的。

七七也不在这里表示自己支持哪种说法,但是因为前者有比较确切的年龄范围所以用了前者。

第111章 111

军需物资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搜集齐了, 如今林渊手里人的执行力空前强大,人人都相信林渊会带着他们奔向更美好的生活, 粮食还有武器充足, 不仅如此, 武器都堪称精良。

林渊在每个城市都设有武器库和工厂, 铁匠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造武器, 武器质量越好, 他们能拿到的月饷就越多,品质代表着提成, 所以铁匠们哪怕不吃不喝, 也在想怎么把武器锻造的更锋利, 更有韧性,不容易折断。

看着眼前的这些长刀, 林渊想起了几场战役中收缴的敌军的武器, 乱世之前,和平年代, 武器的数量几乎是确定的, 没人会有事没事去打几把弓箭或是长刀,如果真有,那捕快估计就要去他家问候他了。

于是到了乱世的时候, 打开兵器库,武器大多数都生锈了,因为技术限制,还有许多长刀虽然锋利, 但是一折就断。

就更现代的美工刀似的,要是哪儿不锋利了,就用石头砸掉那段,继续用。